若为自由故, 软件皆可抛
借着"若为自由故"这本书, 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开源软件与自由软件的异同之处. 由于在实际情况中, 二者都开放了源代码, 大部分情况下也都会采用互相兼容甚至相同的协议, 因此其中的区别在越来越多人眼里逐渐模糊. 如今的软件行业, 大多数人在表达相同意思时更加倾向于使用"Open-source"而不是"Free"这个词, 不仅能够直观清晰地表达信息, 也能避免"Free"这个单词常用的"免费"之意 (为了人们认识到"Free software"中的Free不是免费而是自由的意思, Stallman 可强调了许多次, 但很遗憾, 大部分公司在听到他的强调前就会被吓跑). 但只要了解过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的历史, 就能发现其中差距并不在技术而是在道德层面上的分歧. 具体来说, 开源运动更加注重软件开发方式的开放性, 一种类似于集市场景中人人可参与的, 以软件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倡议, 它关注的是软件本身, 因此颇具工程师的纯粹特性; 相反, 自由软件运动不仅仅注重软件开发方式, 更赋予软件本身以道德属性, 它更强调软件用户的自由修改和自由传播的权利, 以"人的自由"为中心, 任何限制软件用户这些权利的个人和组织都是"邪恶"且需要被抵制的, 这让它更像是一种社会运动. 有一句Stallman的话可以很好地阐释其意: “如果一个软件是不自由的, 哪怕它的技术非常先进, 我也不会去使用它”, 相反, 开源运动的代表人物Linus曾经在一次大会上公开表示自己是Microsoft Powerpoint的粉丝用户, 二者的冲突也由此而来: 在开源主义者眼中, 商业软件是一个不完美的解决方案, 但是在自由软件者眼中, 商业软件则是彻头彻尾的敌人. 两种运动并不是互相独立的, 相反, 开源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, 是后者为了适应软件行业商业发展的一种必然演变, 也是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者在现实屡屡碰壁后的一种妥协. 在今天, 尽管Stallman依旧在全球各地对着众多慕名而来的听众布道, 他也依旧能给人以震撼人心开悟明智的感觉, 但这种感觉过后又有谁会真的去追随他的步伐, 去将自己生活中的所有专有软件清除呢? 要知道, Stallman的攻击目标, 可不仅仅是个人计算机中的专有软件, 任何非自由软件, 不管是汽车上的, 飞机上的, 动车上的, 乃至收音机里的, 都是他的抵制对象. 而对于没有资源的普通人来说, 单是找一台彻头彻尾源码可见(指主板上的固件)的笔记本电脑, 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且完全没有性价比的事情了. 从我的角度来看, 虽然很遗憾, 但是自开源运动成长起来后, 自由软件存在的意义就没有以前那么大了, 甚至说的不客气一些, 微乎其微. 这是需要联系历史背景来看的, 在自由软件运动诞生的那个年代, 软件行业极度闭塞, 互联网才刚刚诞生, 各个公司都在自己蒙头闭门造车, 极尽所能保护自家的代码不被公开, 相互之间更不用说有什么兼容合作了. 自由软件的诞生是对那个封闭环境的一种彻头彻尾的反叛, 它以一种偏激的姿态在软件行业逐渐打动了一批人, 也培养起了别具一格更加开放的文化. ...